穷人只能当炮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希腊轻步兵,让重装武士没脾气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披澜读史

字数:4047,阅读时间:约8分钟?

编者按:在冷兵器时代,轻步兵往往给人以二线部队的印象,尤其是中世纪时期,轻步兵更是经常以“战场炮灰”、“鱼腩部队”的形象出镜。这也很好理解,若真是精锐部队,那么领主们怎么会舍得不对士兵进行武装,铠甲、武器、马匹,这些军备对于一支部队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和轻步兵不同,重步兵往往是一支军队的中坚力量,比如说在古希腊,雅典、斯巴达重步兵,马其顿长枪兵乃至亚平宁半岛诞生的罗马步兵,都是最典型的重装步兵。不过,即使是重装步兵大行其道的古希腊,轻步兵也并非只是跟在重步兵身后补刀、捡漏的大腿挂件,相反,希波战争之后,轻步兵在希腊各城邦中的地位呈现一种曲折上升的趋势,这和希腊轻步兵在希波战争后历次战役中优异的表现有关。本文就来聊聊轻装步兵的故事。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希腊轻步兵。和《罗马全面战争》、《大征服者罗马》之类的策略战棋游戏中的分类方式不同,希腊轻步兵的定义相当宽泛,轻盾兵、弓箭手、投石兵、标枪兵都可归于轻步兵的范畴。这四类兵种最大的共同点在于无护甲防护,弓箭手、投石兵除了弓箭、投石索之外,一般只会装备简陋的宽刃短剑或者匕首,一旦被敌人近身,往往毫无还手之力;标枪兵的情况则更加尴尬,随身携带的装备只有两到三支标枪用于投掷,标枪的威力虽然不小,可如果消耗完了,就只能在战场上想办法回收后再使用了。轻盾兵和标枪兵一样,也装备了标枪,不同之处在于,他们还会配备一支短剑、一面内侧装有把手和皮带子的小圆盾,在投掷完标枪后,他们还可以依靠盾牌短剑进行肉搏战。希波战争爆发之前,希腊各城邦中的轻步兵地位十分低下,这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各希腊城邦的部队中,占比最大的是重装步兵,他们来源于富裕阶层的城邦居民,由于财力充足,他们可以自备全套的青铜甲胄、短剑、长矛。除此之外,是经济、政治地位更高的骑兵部队,同样是因为经济原因,这些氪佬们的武器装备更加齐备,但由于数量的关系和骑兵作战方式的限制,古希腊的骑兵部队只能作为支援战场的辅助力量,很难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

比骑兵更加边缘化的就是轻步兵了,希腊早期军队中并没有本土的轻步兵,为此,他们往往雇佣色雷斯地区的轻盾兵作为辅助兵种,色雷斯地区位于希腊世界的边缘,那里农耕技术落后,经济水平难以和希腊众城邦相比,因此,喜好掠夺的色雷斯佣兵们往往只佩戴短剑、圆盾,配合投掷长矛杀敌。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有限,一般会被部署在重步兵的前面或者两侧。重步兵交战前,双方的轻盾兵会以散兵线的方式接近并互相投射标枪,以此来掩护大部队的前进。当然了,如果他们在交战过程中能战胜对面的同行,他们也可以继续对对方的重步兵进行袭扰。在侧翼时,他们会作为重步兵方阵的补充,翼护重步兵盾牌难以保护的侧面。他们真正发挥作用的时刻,反而是在重步兵们胜负已分后。胜利者需要轻盾兵追亡逐北,败者也需要轻盾兵掩护大部队撤退。有趣的是,由于希腊骑兵地位较高,在当时,轻步兵们也会承担斥候、侦查的职能。

和轻盾兵类似,弓箭手、投石兵似乎也并非希腊的本土产物,前者多来自于克里特岛人和斯基泰人,后者则从罗德岛牧民中招募。这些在异邦接受雇佣的轻装步兵,在填补了希腊重步兵方阵的弱点,但对于当时的希腊人来讲,他们对于这些轻步兵的态度并不算好,在他们眼中,这些只能在远处投射武器而不敢真刀真枪拼杀的弱鸡简直不堪一击,如果不是一些杂活需要他们跑腿,在战场上根本没有这些鱼腩部队的一席之地。就像《剑桥插图战争史》中说的那样,“轻装弓箭手如散兵常常遭到重装甲步兵的蔑视,他们被看作无地的穷鬼,既没有青铜的甲胄,也不能对战斗给以任何投资。”即使是轻装步兵的作用开始凸显后,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希腊人依旧轻视这些无法参与正面厮杀的脆皮部队,即使是平民依旧不愿意以轻步兵的身份参与战斗。因此,只有少数底层的无地希腊平民才会选择成为轻步兵。

从客观来讲,这种对于轻装步兵的蔑视并非毫无缘由。接受雇佣的轻装步兵本身就是为了金钱而参战,作战欲望和士气无法与肩负守土之责的重装步兵们相提并论,在一些战役的关键时刻,他们也经常“不负众望”地溃败逃散,如后伯罗奔尼撒时代的留克特拉战役,斯巴达将最精锐的城邦重步兵部署在右翼,却遭遇以三百底比斯圣军为首的底比斯精锐的重锤,斯巴达国王克里昂布鲁图斯当场战死,斯巴达重右翼崩溃。但与此同时,斯巴达军的左翼――由其同盟军的重装步兵和部分轻装步兵组成的部队毫发未损,而对面的底比斯右翼部队却是由数量极少的轻步兵构成,若斯巴达的左翼展开冲击,那么留克特拉战役的结局至少不会以斯巴达的惨败作为结束,然而,无论是斯巴达的同盟军重步兵还是侧翼的轻步兵,在看到右翼的溃败后都丧失了战意,开始向营地溃逃。

与雅典等城邦民兵性质的军队不同,斯巴达重装步兵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军人。在征服美塞尼亚之后,斯巴达实际上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征服者政权。人数众多的美塞尼亚人作为奴隶,被压制在社会底层。为了能够对被征服民族进行有效统治,斯巴达公民“不参加任何生产劳动,也不从事各种艺术活动”,不仅男孩在7岁时就要参加训练,女孩同样要接受训练,以便繁育更加健康的后代。这样的军事训练自然有其效果,这些重装步兵不仅可以列阵推进,还能进行整体的反向机动,在库纳克萨战役中,面对波斯人咆哮奔驰而来的镰刀战车,斯巴达人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阵列的错位,毫发无伤的让笨重的战车从身边压过,之后,又完成了长达3公里的追袭,并再次折返。这种体能和配合上的巨大优势,使得斯巴达人对于那些逃跑的轻步兵们极尽鄙视。

问题是,长期的训练,自然能给重装步兵们带来体能和配合上的优势,但说白了,这是仗着属性点高硬生生碾压过去的。那些没有经过训练、不懂得进退攻守的轻装步兵,在面对重装步兵时自然会神魂失据,可一旦轻装步兵得到了类似程度的军事训练,那么,轻重步兵间的攻守很有可能就会发生异位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随着战争烈度的加剧,各城邦国家都开始雇佣或者训练轻装步兵补充兵员,这一时期的轻装步兵,在训练和待遇上,都远非之前的那些同行可以比拟了。

斯巴托普斯战役中,作为进攻方的雅典人在一开始就击败了卡尔基斯人的重装步兵和辅助军队,如果是先前的城邦纷争时期,这基本就是已经宣告战役的结束。然而,同一时刻,在另一片战场上,卡尔基斯军中的轻装步兵和骑兵却击溃了对面希腊军中的同行。此战前,雅典并未准备足够的攻城设备,而是希望通过内应夺城,结果计策失败。雅典军被迫滞留城外营地固守。而另一边,卡尔基斯军队中来自克鲁西斯、奥林苏斯标枪手以及部分骑兵部队却开始大展神威,趁对手轻装步兵、骑兵缺位,通过反复袭扰的办法攻击雅典军队,最终,雅典全军士气崩溃,指挥官和四百三十余名士兵战死。希腊重装步兵虽然名为“重装”,但和中世纪那些武装到牙齿的铁罐头并不一样,他们的铠甲并不能保证其免受远程武器的伤害,尤其是轻盾兵和标枪兵所使用的标枪,在近距离攻击时的杀伤力更是不容小觑。而投石兵、弓箭手所使用的远程武器,虽然杀伤力无法与标枪相比,但弹药充足、射程较远,一旦射中无保护部位,同样相当致命。如果说斯巴托普斯战役是轻步兵依靠标枪的攻击距离优势击溃重步兵的典型事例,那么斯法克特里亚之战展现的就是轻、重装步兵配合作战对传统重步兵方阵的碾压优势。战役爆发前,雅典激进派领袖克里昂(又译为克勒翁)为谋取个人威望,主张严厉惩戒斯巴达人。为此,他夸下海口只需带领“雷姆诺斯人和音不洛斯人以及从伊纳斯来助战的轻装步兵,和别处可能调用的弓箭手四百名前往斯法克特里亚,就能生擒岛上420名斯巴达人。

这支被困在岛上的斯巴达军队,因封锁的漏洞得以持续获得水源和粮食的补充,反倒是雅典海军由于岛上缺乏泊船的海港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可以说,克里昂口出狂言与其说是因无知而无畏,不如说是被民意裹挟而不得不继续冒进。在战斗发生前,克里昂的内心是崩溃的。但充满戏剧性的是,这场大战对雅典军来说出奇地顺利,由于忌惮斯巴达人的赫赫威名,少数雅典重装步兵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与敌人硬碰硬,只是固守原地,而雅典同盟阵营里的轻步兵却频繁用石头、弓箭、标枪攻击敌人的侧翼和后背。曾经有外国学者参照希腊铠甲制作类似的仿制品,头盔、胸甲、胫甲再加上盾牌的重量加起来超过了三十公斤。佩戴如此重量的铠甲,即使是从小就进行军事训练的斯巴达人,也难以承受这样恐怖的体能消耗。在这种以拖延为主的消耗战下,斯巴达重装步兵们顾此失彼,无法使用自己的推进战术。最后,陷入空前绝望状态的斯巴达人向雅典人投降了。

希波战争中,希腊曾经依靠强大的重装步兵击败几倍于己的敌人,温泉关之战更是成就了斯巴达勇士之名。然而,这一场大战中,同样暴露了希腊城邦军制中的种种缺陷,和波斯军队相比,希腊军队中的轻装步兵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之后不久,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战争双方不再像之前一样以类似会战的方式决定胜负,骑兵、轻步兵、海军以及之前的重步兵成为配合作战的联合军队。可是,由于对轻装步兵的成见,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轻装步兵依旧是希腊军队中的边缘兵种。《剑桥插图战争史》的作者杰弗里・帕克曾说:“重装甲步兵战争在艺术中被高度理想化了......步兵不是以沉重、肮脏、笨拙的形象出现,而是表现为“夸张的裸体”,以展现他们年轻的肌肉和强健的体魄”。而那些被忽略的轻装步兵,他们执行着种种危险系数极高的任务,如侦察、袭扰、掩护,承受着远超重装步兵的伤亡,却始终并不被人们认可。

参考文献:

《剑桥插图战争史》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3.阎立敏《古希腊轻装步兵研究》4.蔡洵颖《古希腊重装步兵体制的结构及其变革原因探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披澜读史,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503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