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里的知识——小暑一声雷,转做倒黄梅

在民间流传着的诸多气象谚语中,有这样一句――小暑一声雷,转做黄梅。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小暑”节气假如出现打雷,那么梅雨又会倒转过来。所言非虚,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小暑时节,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但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

和“倒春寒”一样,“倒黄梅”属于气候异常的表现,它是指出梅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象要素已具盛夏特征,经历一段晴热高温天气,然后又再转入具有梅雨特点的天气。其间最为显著的气候特征为常出现连续暴雨、连阴雨,且降温明显。以今年出现的“倒黄梅”为例,其原因和今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摆动有关,由于副热带高压南落恰好让冷暖空气重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交汇,因此“倒黄梅”来袭。

梅雨季的降水是梅雨锋导致的,当北方不断南下的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长时间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对峙,阴雨天气可能持续一个月左右甚至更长,而“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一般来说,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在雨量相当集中,雷雨阵雨多发的天气结束后,天气又会重回晴热状态。

事实上,“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梅雨是我国东部江淮流域一带初夏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黄梅雨”。我们将梅雨开始之日称为“入梅”,结束之称为“出梅”。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

相对正常梅雨而言,“倒黄梅”以及如“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都属于异常梅雨。梅雨天气最为鲜明的特点是: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云多,日照少,风小,降水多属于连续性,也有阵雨和雷暴,大雨和暴雨比较频繁。因此这是一年中降水最集中的时期。此时正值作物生长旺盛时期。梅雨所带来较多的雨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作物生产的。但梅雨的多少、入梅和出梅的早迟年际变化很大,给作物生长带来很大影响。如梅雨期长、降水量大,则会出现涝灾,而梅雨短或空梅,又会出现旱灾。此外,入梅早影响夏收,入梅迟对夏种带来不利的影响。

本文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一级教师王和意进行科学性把关。

398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