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为何斗不过赵高?死前1个举动“泄露天机

史话《大秦赋》第3期,探索历史剧人物背后的心路历程

李斯列传》:(秦)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而夷三族。。

随着“裁判”秦二世胡亥一句“几为丞相所卖”,李斯和赵高围绕权力的斗争落下帷幕,丞相李斯输得彻彻底底,不但自己小命没有了,还祸及家人、亲戚,足足三族人为他陪死,李斯一脉可谓被屠戮殆尽。

那么问题也来了,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赵高明明只是一个卑贱的太监而已。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J,世世卑贱。

赵高由于性器官发育不全,无生殖能力。自小就被收入宫中任职,且因为母亲曾是罪犯,世世要享受卑贱之名。而这跟李斯在秦国的起点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李斯列传》:……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李斯在初入秦国之后,经吕不韦引荐,很快就得到秦王嬴政赏识,立为高级幕僚,常伴自己身边。王权是古代权力的核心,距离越近权力越大,李斯一出场就是嬴政的亲近之人,他的起跑线,对于卑贱出身的赵高来说简直就是终点。

李斯起点比赵高更高,且位居丞相,是百官之长,最后却结局悲惨,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很多,今天不一一阐述,我想说的是1个我的新发现。

李斯在被押送刑场的时候,他并没有闲着,而是跟自己的儿子一起聊起了天,扯了死前最后的龙门阵。

《李斯列传》:……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

我想和你再一次带大黄狗一起出东门追兔子,怎么能够可以呢?

繁华之后,可见平凡是福,之可贵。李斯在自己死前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去想自己辅佐秦始皇时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快感。而是选择放下自己的权欲之心,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追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且重点还是和孩子一起。

由此可见,李斯纵使为了守住权力,出卖自己的主公扶苏,酿成大祸,是丧尽天良的大反派。但是李斯内心依旧有着对家庭的关爱。

回头再看,其实李斯的所作所为,也是以延续自己家族辉煌而做的努力。在李斯的心中,当年出卖扶苏,是因为发现新主子扶苏跟自己不合拍,上台后,他下台的可能性极高,他才迫不得已地抢先下手,这一切都是为了家族,为了子孙后代。

秦帝国长治久安,是李斯争权的前提,否则在千疮百孔的地方位居高位有什么意思?不会给李斯的后代带来任何好处。正因如此,李斯见秦帝国衰败,他是想过办法拯救,也为之努力过。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徭无已。于是楚戍卒陈胜、吴广等乃作乱,起于山东,杰俊相立,自置为侯王,叛秦,兵至鸿门而去。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

当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李斯多次求见秦二世献上良策,但是秦二世不但视而不见,且还对李斯进行了严厉批评。

《李斯列传》: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

秦二世认为现在天下动乱,负责治理天下的李斯难辞其咎。言外之意是天下越是动乱,李斯的罪就是越深。律法严苛的秦朝,李斯为了保住自己即得的利益,只好妥协了,选择粉饰太平,歌颂秦二世是贤明之君。

李斯面对即使是一定要做得“对”事时,一旦涉及到可能让自己即得利益受损的情况,他会选择逃避,无法把事给做死了。而这即是李斯会输给赵高的核心原因之一――他有后人,他有顾虑,有属于自己的底线。

相对的赵高这边就要简单很多,赵高母亲是有罪的贫贱之人,因而他自己属于典型的什么也没有得“无产者”。同时“无后为大”的社会里,选择当太监的举动,赵高尊严上还要受全社会歧视。社会地位卑微,生理上被社会歧视,如此长期的压迫下,赵高的反抗精神十足,骨子里只有一个念想,想尽一切办法出人头地,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统统闭嘴,因而赵高的权力欲望要强过文官李斯。

太监没有后人,没有后顾之忧,他的所作所为全是他一人之荣华富贵,所以在追逐权力之时更加的不择手段,当一个人没什么可失去的时候,往往是最可怕的――反正就只有1条命,博一博单车变宝马,不博一辈子被歧视。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赵高可以为了达成自己目标不择手段,李斯为达目标,却要畏手畏脚,美其名曰“权衡”。但是官场斗争往往瞬息万变,决胜只在一刹那,什么都可以抛出去的赵高,显然比赵高赢面更大,最后的事实也证明,他赵高确实是赢了。

李斯,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55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