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签有清室优待条款,冯玉祥为何还要驱逐溥仪出故宫...

随着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告成立,末代皇帝溥仪也于同年2月12日颁布退位诏书,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宣告结束。国民政府对主动逊位的清朝皇室成员予以优待,允许他们暂时居住在故宫,每年给他们提供400万元开支费用,还配备卫队,保护皇室成员和清朝祖庙。

政府签有清室优待条款,冯玉祥为何还要驱逐溥仪出故宫...

但是,到了1924年10月23日,时任“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的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后,紧随做了一件令人感到意外的事:修改清室优待条款,将居住在故宫的溥仪一帮人驱逐出宫。

据了解,当时溥仪等人故意拖延出宫时间,北京警卫司令鹿锺麟强硬地表态,限三个小时离开故宫,否则开炮。于是,溥仪等人不情不愿地离开故宫。当时,不少评论都不满冯玉祥驱逐溥仪,认为违反了中华民国与清廷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属于违约。

溥仪离开故宫后投靠日本,“九一八事变”后更是在日本人的挟持下前往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在故宫外经历风雨高低。那冯玉祥为何非将溥仪赶出故宫不可?据指,其实关溥仪自己的事。

溥仪退位后,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一直居住在故宫。虽然优待条件规定,他们只是“暂居宫禁”,以后要“移居颐和园”。然而10多年来,国民政府并没有赶走他们。其馀优待条款,国民政府基本上都有履行。包括每年400万元的款项。只不过,由于后来财政紧张,每年400万元款项无法足额兑现,但这并非他们有意赖账。

事实上,国民政府对待溥仪等人十分客气。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见面时,都毕恭毕敬地称溥仪为“皇帝陛下”。溥仪在1922年举行大婚仪式,国民政府从吃紧的财政里挤出10万元,送给溥仪,还对此深表歉意。

然而,舒服日子过久了,溥仪等人开始“折腾”起来。1917年6月,张勋以调停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为由,率领当月5000“辫子军”进京。30日深夜,张勋率部秘密进入故宫,于次日凌晨拥戴12岁的溥仪重新登上皇位。是为“张勋复辟”。虽然在全国民众的强烈反对下,复辟闹剧仅维持12天,可是对于新生的国民政府来说,这是一次“颠覆国家”事件。

再看看历史,1645年,一批明朝藩王投降清廷。到了翌年5月,大批藩王被清廷杀掉,罪名是“谋为不轨”,企图拥立潞王朱常淓造反。所以,按照清朝过去做法,溥仪等一帮人恐怕也应该人头不保,但国民政府没有这样做,让溥仪等人继续住在故宫。

但“张勋复辟”事件后,溥仪等人继续跟故宫里与一帮清朝遗老遗少联系,图谋不轨。据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披露,他自己在1922年的大婚之夜还在想:“我成年了。如果不是闹革命,是我‘亲政’的时候开始了!......我要恢复我的祖业!”不仅如此,为了维系“小朝廷”有养尊处优的生活,溥仪等人还利用居住在故宫之便,偷偷变卖故宫文物,还差点将国宝级文物《四库全书》于文溯阁本,卖给日本人。

居住在故宫的溥仪,成了清朝遗老遗少再次发动复辟的不稳定根源。所以基于此,冯玉祥掌握国民政府大权后,才迅速驱逐溥仪出宫。

65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