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议会制度来自古罗马?运行近千年的元老院兴衰史...
提到古罗马,大家大概会立刻想到举世闻名的“元老院”,但元老院究竟是什么呢?元老院其实是古罗马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甚至还对现代议会有一点影响。
与罗马城一起诞生的元老院
相传公元前八世纪,古罗马第一任国王罗穆卢斯(Romulus)在意大利某地的七座山丘上建立了罗马城后,便设立了“元老院”作为给国王建言的政府机构。元老院总共有一百席,人选由国王指定。这些元老院议员除了来自罗马人外,还包括了被罗马人征服的周边部落代表,他们会被封为贵族,并进入元老院。而元老院的组成其实也是展现罗马世界的中心思想的一种方式──罗马的多民族大融合和身份认同!
罗马共和国的格言和象征Senatvs Popvlvs Qve Romanvs(SPQR)(元老院与罗马人民)
当时罗马的政治权力运作算是“三权分立”,但这个分权概念其实跟我们现代人所想完全不一样。国王是第一权,元老院是第二权,而公民大会则是第三权。公民大会由全体罗马人组成,他们负责选出国王和政府官员,但却没有立法权。国王负责宗教祭典、军事与政治,元老院则是个咨询机构。
作为一个咨询机构,元老院为什么会有制衡能力呢?
这是因为,古代部落国王不享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需要其他的贵族同意,而元老院是由有身份地位的罗马贵族组成,所以元老院说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如果国王没有理由地不听元老院建言,国王的地位就会受到挑战。所以在罗马的王政时期,元老院一直想影响国王施政,国王也想尽办法控制元老院,就像以下故事一样……
第五任国王布里斯克斯(Lucius Tarquinius Priscus)并不是罗马人,他是来自附近的伊特鲁里亚人,而且还有希腊血统。他离开家乡来到罗马发展,很快便成为第四任国王重用的人。当第四任国王死后,布里斯克斯被选为国王。为了让罗马公民支持他,布里斯克斯的演说不断强调自己虽然没有罗马人的血统,但却拥有扎根罗马的心。最后,罗马公民接纳了他,布里斯克斯被选为继任的国王。
第五任国王布里斯克斯(Lucius Tarquinius Priscus)头像
虽然担任了国王,但代表罗马传统贵族阶层的元老对布里斯克斯不太满意,为此,布里斯克斯即位后,便以罗马人口增加为由建议把元老院议席增加至二百人。这项做法明显是要削弱罗马贵族的影响力,把自己人安插在元老院中。因此,国王与元老院虽然需要互相合作,但底蕴下还存在着一定的角力。
进入共和,与元老院同一阵线的执政官
出于第七任国王的残暴,后来罗马人推翻了他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制,此时的元老院角色就大大不同了,它几乎变成了整个罗马世界的最高统治机构。
当罗马人废除王政后,不再希望有国王可以独揽大权,取而代之的便是名为“执政官”的官职。执政官一共有两人互相制衡,由公民大会选出,任期一年,可以连任,而元老院议席则增加到 300 人。自此之后,罗马的三权变成了“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
不过,这个结构是不稳定的。因为从前的国王大多在被选为国王前就有一定的名声,凭威望胜出选举,由于国王任期终身,因此元老院的干预不会很强。但是执政官就不同了,这个由公民大会选出的官职,最好是由具一定政治经验的人担任会比较好。因此,这些人选很多时候便是来自元老院,成为元老院议员也就成为担任执政官的必经之路。同理,其他政府重要的官职也渐渐默许由元老院议员中拣选。更重要的是,这会让执政官与元老院的关系极为紧密,渐渐地元老院与执政官便站到同一阵线,与公民大会的站到对立面。
后来,执政官+元老院 vs 公民大会对立的情况增加了,在公元前 471 年爆发了一次严重冲突,导致了一个新的官职的诞生──“护民官”,这个官职必由平民担任,由公民大会选出。这个护民官拥有否决权,可以否决任何议案。
共和晚期的政治混乱
公元前二世纪,当罗马经过三次布匿战争(Punic Wars)后,终于完全消灭了对手马其顿、希腊和迦太基,正式称霸地中海。不过,战争导致了作为兵源的农民大幅死亡,大地主趁机将农地吞并。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阶级之间的流动性下降,财富不均的情况愈来愈严重。这些大地主多来自大家族,与元老院的连结十分紧密,两者相互勾结政治愈见腐败。这时候的元老院,不再是昔日那个带领罗马前进的舵手了。
因为元老院的腐败,公民大会衍生出了各种改革者,尝试挑战元老院的权威。像是作为公民大会代表的护民官格拉古兄弟(Gracchus),曾企图推行农地法改革,却受到元老院阻挠而被设计杀害。后来,为了削弱元老院的影响力,公民大会选出没有背景的军官马略(Gaius Marius)作为执政官。后来因战争人导致的兵源减少,罗马军团战斗力下降,马略因此改革军制,无形中增加了军队的政治影响力。
盖约格拉古之死
因为军队的地位提高,共和晚期的罗马都被军官所控制。例如,苏拉(SVLLA)凭着显赫军功,成功迫使元老院任命他为“独裁官”。所谓的独裁官是只在罗马出现重大危机时才会被任命的官员,是罗马的最高决策人。为防止权力被滥用,独裁官任期一般不能多于六个月,但苏拉的任期却是终身。幸好,苏拉虽然成为了独裁者,心里还是认为罗马世界应由元老院所带领,他改革加强了元老院的角色和职能后便主动退位了。
不过,时代巨轮似乎并不顺着这方向走。
因为,凯撒出现了。凯撒是位贵族,曾在罗马担任过不少官职,有着超凡的政治魅力和军事才能。凯撒认为元老院已经不适合统治罗马,必须要有英明的领导者将之取代。通常这种拥有这两种特质的人必定有很多追随者,凯撒也不例外。因此,元老院极为忌惮,后来元老院主动与凯撒翻脸,内战一触即发。最后,凯撒成功打败以元老院为首的共和派,成为最高权力者。
成为最高权力者后,凯撒把元老院的议席增至六百名,并指派了亲信为议员。这个时候,共和政制便与元老院一起慢慢褪去了。不过,凯撒不久后便被共和派刺杀身亡。最后由养子屋大维完成了他的遗志。
凯撒之死
罗马最后的元老院
屋大维像他养父一样,成为了最高权力者。屋大维初统治时,元老院还是有一定影响力。但后来他为了巩固自己地位,巧妙且合法地把各种官职和权力集中于己身,并创造了“奥古斯都”的称号,屋大维也因此成为整个罗马世界的主宰。在屋大维的统治时期,罗马正式进入帝政元首制,而屋大维则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罗马帝国皇帝。
当罗马走入帝制后,元老院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随着物换星移,罗马人开始习惯皇帝的统治。元老院虽然在政治上对皇帝的统治还是有一定影响力,但却不再是罗马世界的主宰。三世纪时,罗马帝国爆发危机,国家陷入极度混乱。当时,皇帝多由军事强人担任,元老院完全没有任何力量制衡,此后的罗马帝国进入绝对君主制,元老院进一步矮化为无实权的咨询机构,基本上已无足轻重。在后来的历史记录里,“元老院”逐渐不再被提起了。
元老院 vs 现代西方议会
元老院的拉丁原文为“Senatus”,是英语中“参议院”的语源。不过,元老院是否可以视为现代西方议会呢?
首先,罗马人称他们的国家为“元老院与罗马公民”。也就是说,在罗马世界里,最重要的是“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罗马人认为法律高于一切,就算是元首制时期的皇帝,也不能凌驾法律。元老院算是法律的代表,后来渐渐有了立法的功能,成为了现代西方议会的雏形。
不过,元老院与现代西方议会还是有所不同,现代议会的议员往往透过普选产生,元老院就不同了,虽然平民同样有机会成为议员,但议员身份却非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国王或现任议员推荐加入。因此,罗马世界实行的是寡头政治,而非民主政治,特别是由于元老院的寡头特质,元老院议员往往利益相近,未能像现代议会那样存在多元声音,因而衍生出护民官一职与之对抗,这种对立关系后来导致了共和晚期的政治混乱。
话虽如此,在绝对君主制前的罗马世界,元老院裹是担当了现代议会的一个重要功能──权力制衡。现代西方议会透过“立法权”与“行政”和“司法”两权互相制衡,而元老院则是与国王或执政官及公民大会互相制衡。不过,这算是阶级之间的权力制衡,与现代三权分立的概念相差非常远!
最后想提一个有趣的共通点,就是古罗马的元老院议员也喜欢发展极为冗长的言论,俗称“拉布”(filibuster),这在现代西方议会也经常发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