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面对希特勒时,是效忠还是不效忠?...
我宣誓,我将忠诚于德意志国和人民的领袖阿道夫 · 希特勒,遵守法律并忠诚履行我的职责,愿上帝帮助我。
根据 1934 纳粹德国的“公务员及武装部队士兵效忠法”(Law On The Allegiance of Civil Servants and Soldiers of the Armed Forces),公务员须作以上宣誓,算是在公务员团队里,将效忠元首“制度化”。不过在 1933 年,更早的“恢复公务员法”(Law for the Restoration of Civil Service),已开始要求包含在内的公职人员向纳粹表示忠诚。
1933 年,威玛德国总统兴登堡未逝,希特勒只是总理,尚未在全国建立绝对崇拜。但当年的“恢复公务员法”,已排除了犹太人及纳粹以外其他反对党派人士出任公职。已故德国历史学家 Joachim Fest 的父亲,当年是一名虔诚天主教徒及小学校长,活跃于德国民主党及有天主教背景的中央党。校长属公务员一部分,但即使新法出台,他的父亲仍不改立场,拒绝向纳粹表忠。
Fest 记述,1933 年 4 月 20 日,利希滕贝格(Lichtenberg)市政厅传唤父亲。行使市长职务的专员 Herbert Volz 告知他已被即时停职。父亲问自己受什么指控时,Volz 仅回答:“适当时候会告知你。”Fest 又指,当他的父亲离开市政时,往日相识多年的职员,对他的态度马上显得回避。在他任职的学校,校长办公室内的东西甚至已经换走。
4 月 22 日,父亲再受传唤。Volz 宣读事先准备好的文件,正式通知他已被免除担任第二十小学校长的职务,停职直至另行通知。而免职的理由,则是他在中央党以及亲民主团体“黑红金国旗团”(Reichsbanner)中担任要职,又“在公开演讲中贬抑元首(Führer)及其他高级纳粹党员”。Fest 引述文件内容:“在这情况下,法律已不再信任他‘将始终毫无保留地支持民族国家’。除了停职外,他们还要求父亲在两日内,将学校的管理权正式移交继任者。他们暂时不允许父亲从事任何工作。父亲谈及这事情时说:‘一切就像有计划似的。’”
Fest 的父亲因拒绝向纳粹表忠而遭免职,也许是当年纳粹攻陷教育大山的写照。当时涵盖大学职员、教学、法官的整个德国公务员体系,都面对表忠抑或去职的二选一抉择。在其时失业率高企的环境下,不少人为“保住饭碗”,选择了前者。1933 年 1 月 30 日至 5 月 1 日期间,即有多达 160 万人加入纳粹党。
纳粹的效忠“计划”,并没有就此停步。1934 年 8 月 2 日,兴登堡逝世。当日,德国国防军的效忠誓词即由“向人民和国家服务”改为:
我在上帝面前庄严宣誓,将无条件服从德意志国际人民的元首、国防军最高统帅阿道夫 · 希特勒的命令,作为一个勇敢的军人,我将随时准备牺牲生命以信守诺言。
宣誓对象由人民、国家,变成希特勒,美国记者、纳粹德国史研究者 William Shirer 评论新誓词对德军的影响时指:“(誓言)令更多军官在执行最高指挥官命令,犯下难以形容的罪行时,免除了任何个人责任。德国军官们畸形的‘荣誉’冲突,便从这一刻发生。他们经常将这点挂在嘴边,后来践行他们的誓言时,便使自己成为人类之耻、践踏军队的道德标准。”
同月 20 日,纳粹政府正式颁布“公务员及武装部队士兵效忠法”,改变所有公职人员及军人的誓词。出于对希特勒拉的热爱,又或为自我保护、捍卫自身利益,许多德国士兵、公务员以至公民都接受并效忠元首。另一位专门研究纳粹德国的英国历史学家 Ian Kershaw 批评:“那些在纳粹党或国家官僚机构中,寻求升迁、获得实质利益的小人物,通过诋毁对手的‘雅利安’资格以消灭对方;普通民众则向盖世太保抨击他们的邻人。这些都是人们为元首卖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