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范仲淹,真的有那么高尚吗?...
时间:2023-11-07阅读:49来源:柠檬博客作者:柠檬博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格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的文人和官僚们奉为至高信条,或者说在嘴上,或者挂在墙上,但究竟如何做法儿却从未有人考察。好在它是出自一千年前的范大人之口,否则,人们一定会骂他作秀吧?当然,谁都承认范仲淹的确是为百姓做过一些好事情,但那也不过是在他的管辖范围,且为职责所系,怎么就能证明他是在为天下的百姓而先忧后乐呢?
据宋人俞文豹的《清夜录》所载:范仲淹任杭州刺史时,将自己的老部下都安排了好职务,而唯独苏璘因为不在身边,老范就把人家给忘了。于是苏璘便献诗给他讽刺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此诗当为一首七律,可惜我们今天只能看了这一联。这一联的确实是好:幽默含蓄,哀而不伤。可见苏璘的才具绝非一般。
老范究竟有没有安排的苏璘,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看过了这联之后,一定应该感到羞愧吧?一个人既然连自己身边的事情都没摆布明白,先忧后乐的伟大思想,也只能当做口头禅了。
孔子不是圣人么?但他老人家所遵循的也不过就是一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这虽然是一种消极的“不作为”,但却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帮助别人做不到,管住自己,不损害别人还做不到么?假如这个主张能够成为一种绝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我们这个社会肯定就会是个安定祥和、风清气朗的社会。也许正因如此吧?所以,孔子此话才被国人奉为作人的标准,并且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所一致承认的信条。
49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