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再次踏上“芯”征程,同时官宣成立汽车业务子公司

“此身随造物,一叶舞澎湃”。在昨天的小米新品发布会上,松果澎湃芯片在沉寂 5 年之后再度发力,推出新品澎湃 C1,首发搭载在小米最新的折叠屏旗舰 Mix Fold。此次发布会之前小米对于芯片方面的进展一直守口如瓶,透露的信息只有一句 “我们做了个小芯片”。

正因为悬念十足,不少业界同仁和数码博主都在讨论小米将会拿出一款什么样的芯片,而随着本次发布会上 ISP + 芯片 -- 彭湃 C1 的问世,小米也向业界交出了一份超出预期的答卷。

智能手机成像水准,由 ISP 这一关键芯片决定,它相当于手机的视网膜,镜头收集光线信息转化成为电信号后,经过 AP 简单处理后就会传输至 ISP 上,最终输出解码会在 ISP 上完成,澎湃 C1 使用小米自研的算法,能做到更精细、更先进的 3A 处理。

在 2017 年小米发布的首款芯片澎湃 S1 也是一款超出人们预期的产品,S1 采用 4×A53 大核 + 4×A53 小核设计,最高主频 2.2GHz,内置的 GPU 为 MaliT860 MP4,提供 32 位语音 DSP,支持 VoLTE,搭载于小米的中端机型 5C 上,澎湃 S1 的性能基本与高通 625 持平,而且调教成熟度非常高,一点也不像是初代的产品,当年笔者还为父亲买了一部小米 5C,这部手机一直服役到 2020 年初,电话、拍照及社交的需求完全可以满足,日常使用几乎没有短板。

小米再次踏上 “芯” 征程的时机可谓是恰逢其时,小米去年推出了物联网操作系统 Vela,昨天又官宣成立汽车业务子公司

而把握这些新兴机会的关键点就在于芯片。在疫情的影响下,信息产业以其线上化、数字化的特点被各界所广泛重视,甚至不少经济学者都提出用算力取代 GDP,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而芯片作为 IT 行业皇冠上的明珠更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正因如此各大巨头围绕芯片领域的并购布局层出不穷,比如英伟达就不甘只做 GPU 方面的老大,宣布 400 亿美元的收购 ARM 的要约,以弥补自身在 CPU 上的短板;英特尔剥离 NAND 存储业务,并从 Vmware 请回了之前的 CTO 帕特?基辛格重新执掌公司,以将业务重心再次聚焦于芯片;而 AMD 也收购了 Xilinx,进入 FPGA 异构计算领域。

小米作为终端厂商入局芯片领域,当前的首要目标应该并不是要与传统芯片厂商同声竞技,一较短长,松果澎湃半导体的关键任务是要保证小米可以将自身产品的迭代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手机厂商必须造 “芯” 的逻辑

苹果一直在手机和平板等移动端产品线上使用自研芯片,并且在今年年初还推出了搭载自研芯片苹果 M1 的桌面 MAC 产品,不过苹果并不是第一个使用 “M1” 为自家芯片命名的终端厂商,早在 2019 年 11 月,一款名为 OPPO M1 的手机 SOC,就已经在欧盟知识产权局申请了注册商标。去年年初 OPPO 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畅透露 OPPO 已经具备了芯片级别的研发能力。

不过芯片虽然重要无比,可在前期依然是个吞金巨兽。据了解,光是为了澎湃 C1 小米准备的研发经费就接近百亿美元,而过去 10 年,华为投在海思半导体上的研发费用更是接近 5000 亿人民币。相信不少同仁都会有疑问,既然芯片这么烧钱,那为何苹果、华为、小米这些手机厂商还要如此执着于造芯呢?答案是没有芯片终端厂商就没有办法掌握自身的产品规划。

比如之前国内许多数字旗舰系列的处理器非常依赖高通,新品的发布时间实际取决于高通芯片的发布及供货次序,有时候为了可以首发某代处理器,即便备货不充裕也得开发布会抢首发,一些企业为此没少被消费者批评。

手机厂商对于芯片的渴求程度,小米是最有发言权的,2015 年,因为高通的 “火龙 810” 功耗翻车,使小米 Note 难以撑起旗舰机的重任。小米为了等待更新一代处理器骁龙 820,足足在小米 4 发布后煎熬了一年半,才推出了小米 5,教训非常深刻。当然现在手机 SOC 的重要性正在下降,而拍照功能的重要性提升,因此澎湃 C1 这款 ISP + 图像芯片对于小米来说可能更具战略价值。

可以说无论是 “澎湃” 还是 OPPO 的“马里亚纳”,这些都是小米和 OPPO 由大企业走向伟大企业的必然选择,没有一颗强健的 “芯” 为基础,再多的销售量可能也只是空中楼阁,随时化为泡影。

澎湃未来畅想 - 手机、汽车、物联网一个也不会少

或许,澎湃未来除了会继续深耕手机 SOC 方面以外,还会在汽车电子以及物联网 MCU 方面发力。我们看到昨天小米官宣正式进军造车领域,小米汽车预计和小米手机一样都会采用代工方式生产,小米只负责方案的设计。

从技术角度上看汽车其实比手机更加依赖芯片的加持,与手机不同,汽车要求芯片能够在极端恶劣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正常运行;而且像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关键模块还要求芯片及操作系统有极快的实时响应速度,更不用说小米雄心勃勃的 MiPilot 自动驾驶方案肯定需要 AI 芯片的辅佐,虽然澎湃方案应该不会在初代小米汽车上应用,但是为汽车造芯的计划肯定在松果半导体的任务清单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小米还推出了基于微内核 NuttX 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Xiaomi Vela,未来小米的手表、路由器、智能音箱、家电产品都将搭载 Vela 系统,可以说 Vela 就是小米为物联网时代量身打造的 “米柚”。

如果 Vela 想要在未来打通物联网嵌入式设备的碎片化应用,也大概率会发布一个基于自研芯片的推荐版本。一般来说用于 IoT 方面的 MCU 对于性能要求不高,因此也就不需要澎湃上最先进的制程,由 S1 积累的研发经验应该可以覆盖了,而且小米对于工业制造及工业物联网领域的痛点和需求非常了解,相信这也能帮助松果再次推出一款超出业界预期的物联网芯片。

以芯片为首高新科技是国内 IT 企业乃至是中国 IT 行业所必须要迈过去的坎,也是中国智造企业打造极致产品的必经之路。在此背景下,国内的各厂商或需进行整合,在澎湃推出 IoT 的 MCU 后,中国自主物联网开发平台 RT-Thread Studio 能够尽快推出适配澎湃系列芯片的版本,软硬结合助力中国芯。

582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