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心之所愿,袁老一生践行

奇迹没有出现,这位让无数人摆脱饥饿的老人还是离开了我们……

中午11点左右,一则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假新闻在网上疯传,多个平台转载,但消息很快被辟谣。我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希望这只是一次新闻误传,祈愿老人能好起来。可惜我们最终还是等来了坏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中午把饭乖乖吃光”

最终他在大家把午饭吃完了后离开了我们,有人说:“他在等我们安心把午饭吃完”……很多人看到这话感觉心酸和泪目……有人回应:“我中午把饭乖乖吃光”……

“我毕生追求就是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很多年轻人都没有体会过贫穷和饥饿,但事实上在如今的世界范围内,每年死于饥饿的人大约有900万,也就是说大约每3.5秒就有一个人在饥饿中死去……还有大约10亿人每天在饥饿中挣扎,也就是说大约每7个人就有1个每天在饥饿中活着……

上世纪30年代出生的袁隆平院士是曾经历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缺乏的人,他深知饥饿的痛苦,也许这正是他把解决饥饿问题作为毕生的追求的原因吧。

突破自然一战封神――产量翻倍的杂交水稻

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愿望,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增加粮食的产量,从1960年,他开始从事水稻研究,1966年2月28日,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题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原标题:《水稻雄性不孕性的发现》)的研究论文,并在两个月不到后被翻译成英文,发表于《科学通报》英文版。

而正是因为这篇论文,袁隆平引起了国家科委的重视,并致函湖南省科委要求继续支持袁隆平对水稻的研究。得到国家的支持,它全身心投入水稻研究,直到1973年,袁隆平领导的科技攻关组成功培育出首个杂交水稻。

在杂交水稻出现以前,水稻产量最高只能达到亩产400公斤左右,而在成功育成杂交水稻之初,水稻亩产量就增加了20%!在经过近半个世纪不懈的改良,到现在的杂交水稻亩产已经达到1000公斤(2000斤)以上,翻了一倍多。也就是说,在同样的耕地面积和耕种人力等条件下,杂交水稻能多养活一倍以上的人口!

荒滩变良田――盐碱地上的奇迹,海水稻某产千斤

袁老不单毕生致力于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还尝试在一些不可能的环境中种植水稻,他领导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究成功的海水稻在新疆、宁夏、山东、黑龙江等省市的盐碱地环境达到了亩产1000斤以上,堪称奇迹。

海水稻的成功培育解决了荒芜的盐碱地粮食种植问题,随着海水稻的推广种植,对土地改造将在未来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

祈愿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老一生走在实现其毕生追求的路上,从未停歇,他曾说过:“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但袁老的毕生追求终未实现,未竟之志留待后继者去完成,我们相信人类终将远离饥饿,但愿那一天不会太遥远……

九十载漫漫人生,

杂交稻一战封神,

志未竟今朝远去,

此梦想惟待后人。

646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