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社会对男性最大的偏见:我儿子穿裙子,不丢人!

精彩内容,尽在“看鉴”!

看见男孩子穿裙子上学,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最近在知乎刷屏的一篇文章,《儿子今天被同学掀裙子了!!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

▲图片来源于知乎文章

很简单,一个正上小学的男生觉得穿裙子凉快且漂亮,于是央求父母希望购买一条。正好他的父母也是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决定尊重孩子的想法,于是带着小男孩去商场,让他自己选择了一条蓝色短裙。

▲图片来源于知乎

第二天,小男孩穿着裙子踏入校门,保安、校长、老师和周围的同学,都投来了诧异的目光。接下来,班主任通过微信向家长表示质疑,隔壁班同学过来围观,体育课上被嘲笑,班上男同学故意掀起他的裙子,德育老师甚至用整整一节课批评该小男生穿裙子的行为。

▲班主任与家长的对话

一整天下来,小男孩既委屈又难过,回到家里大哭一场。他开始觉得老师说的是对的,觉得是他自己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小男孩穿裙子上学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各种议论。

不少的人支持这个小男生的勇敢,认为他 “没有伤害别人,穿自己舒服的服装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老师们的反应和批评言行,他们则认为不妥,因为他们觉得“一个多元的社会就要允许多元化的价值观,穿什么衣服这种问题,只是个人自由。”

▲图片来源于知乎评论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不少,他们提出,“当一种服饰已经具有了性别辨识性的情况下,非要去发挥这份‘自由’,真的好吗…这只是裙子,那女士内衣、女士泳衣、这些以后都要‘自由’一遍吗?“

▲图片来源于知乎评论

还有很多人对批判男生穿裙子这个行为产生质疑。“裙子只能女生穿?谁规定的?要不问问苏格兰人。”这句评论,将这个问题进一步深入到男女性别的高度,认为男性穿裙子并不是一件什么特殊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毕竟,女生从穿裙子到争取穿裤子,正是上世纪女性解放争取自由和权利的象征,那么男生为了舒适和漂亮穿裙子,又有什么问题呢,这是不是也算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呢?

看着网友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不仅让人产生了和小男孩一样的疑问,难道男性穿裙子真的是一件错事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古代,裙子并不是女性的专属。早在商朝期间,我国已经出现了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

所谓的上衣下裳,就是把上衣和下裳分开来裁,上身穿衣,下体穿裳,这个“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裙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衣下裳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广的穿法,因为它不分男女老少均可穿着,而且可以轻松面对各种场合,既可以是华贵严肃的礼服,也可以是方便轻松的常服。之后的深衣制、袍衫制也都是在上衣下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换句话说,在漫长的历史中,我国不论男女其实都穿裙子。只有那些出卖苦力的劳动人民,才是上衣下裤,因为穿着长裙并不便于劳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在我国,衣裳的形制的重点其实并不在于区分男女,反而是社会阶级和地位的直观体现。

不仅中国古代的男性穿裙,外国男性穿裙子的历史也源远流长。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埃及,在出土的各种壁画和雕塑中,都可以看出古埃及男性所穿着的,正是围绕在腰间一圈的短裙,这样的打扮能帮助他们适应炎热的沙漠气候,并且十分利于行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埃及一水之隔的欧洲,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光辉时期,男性的衣着大多由一块又长又宽的布料围绕、在身上固定而成,相当于今天的一件式宽松连衣裙。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男性穿裙子的痕迹在现代社会依然留有痕迹,苏格兰短裙和缅甸的隆基长裙,依然是当地男性的日常穿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见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裙子并没有像今天一样承担着严格区分男女不同性别的功能。裙子等同于女性这样的共识,正是在近现代这段时期才逐渐形成。

还有不少普遍被认为是女性专属的东西,一开始正是由男性创造、并且为男性所用。例如高跟鞋。据传高跟鞋的普及正是因为欧洲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这位名震欧洲的法国君主,一生都是时尚的代言人,举手投足马上引起其他贵族的效仿。路易十四因为身材不算高大,特意让宫廷制鞋匠在他的鞋子下面加了一个高跟,让整体显得更为高大威猛。▲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一改动瞬间风靡整个欧洲,在各大宫廷晚宴和其他重要场合,随处可见的都是踩着高跟鞋昂首挺胸的贵族们。

丝袜也是如此。丝袜诞生于十五世纪,最初是便于男士骑马作战,且大腿免于被刮伤。加之欧洲寒冷,穿丝袜有利保暖。因此丝袜是当时男士人手必备的服饰。按照当时的风潮,男性身着紧身白丝袜,露出健壮的大腿反而是美和力量的象征。发展到后来,很多追求精致的男人在上面绣花纹、绑蝴蝶结。▲拿破仑也是丝袜的忠实爱好者图片来源于网络

白色紧身丝袜搭配高跟鞋,被视为绅士品位和身份的象征。

路易十四自己也留下了不少穿着高跟鞋和丝袜的油画。叉腰侧身,前后脚交叉,白色丝袜,粉丝带高跟鞋,标准的网红拍照pose,放到如今绝对会有人大加批判“太娘”,然而在当时这正是欧洲太阳王英勇的象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单是高跟鞋和丝袜,手镯、项链、香水等如今被认为是女性专属的东西,在最开始都是由男士引领风潮,后来才逐渐被女性所喜爱并慢慢推广变得平民化。

从裙子到高跟鞋,再到丝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男性应该穿什么的判断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服饰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性别标识,是使用它的人们赋予了它性别标签。

男性对于粉丝衣服态度的改变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大家普遍认为男生更适合蓝色,要是有男生穿着一身粉,那便很容易被打上“娘炮”的标签。因为在大众认知里,粉红色更适合女孩子。而仅仅在不到一百年前,情况却完全相反。

▲1920年,玩具娃娃鲍比(男孩)的衣柜里还有粉色裙子,以及带蕾丝边的内衣(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7年,《时代》杂志根据各大百货商场的广告制作出一张色彩表,建议男孩子穿粉色,女孩子穿蓝色。

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粉色是从红色中延伸出来的一个颜色,能让人联想到血液和暴力,而且许多国家的军服都是红颜色的,在感官上让人联想到男孩。而蓝色宁静沉稳,像天空和海洋的颜色,圣母玛利亚的袍子也是蓝颜色的,所以人们认为蓝色更适合女孩。▲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服饰所代表的性别属性的认知,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既然没有永恒固定的标准,又何必去拘泥于这些所谓的“大众看法”,还不如像上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穿衣自由。

在国内,女性的穿衣自由还总能得到不少人的关注,人们渐渐习惯女性大胆个性化的服装,并送上赞美。但其实在穿衣自由这一块,男性同样压力巨大。传统观念一直认为,男性就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穿着打扮这些事情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男生一旦留长头发,出门就很容易遭受各种眼光的审视,瞬间成为流里流气不正经。打耳洞、带耳钉,要么意味着你是非主流要么公开出柜。

至于男生化妆,在思想较为新潮的同龄人眼中,那都算是“妖里妖气”,是茶余饭后用来做笑料的谈资,是“娘炮”,是“变态”,是没有男性的阳刚气概。在大部人的眼中,男生就应该是“糙汉子”,要不加修饰,这样才有男人味,才足够硬气。涂脂抹粉之类的事情,只适合女性去做。青岛的大喜哥就是一个因为喜欢穿女装而被网友嘲笑的对象。▲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位身世坎坷的老年男人,只因为喜欢穿裙子外出,一直被附近的居民侧目相对。以至于他的房屋着火之后,不但没有得到同情,反而被指责是活该。可见人们对他穿女装的厌恶程度之深。

还有那些选秀出来的男爱豆们,虽然拥有超高人气,有些也拥有较强的歌舞实力,但是在大众论坛中,他们永远是被取笑被嘲弄的对象,因为他们穿着打扮不够阳刚,长头发、烟熏妆让不少人一看到就直摇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男性注重打理仪容和穿着打扮,并不应该成为被嘲笑的理由。

男生勤洗脸多用护肤品保持皮肤清洁,总比满脸油光看起来更让人舒适吧。在脸上抹点粉底液修饰下坑坑洼洼的皮肤,总比痘痘痘坑漫布整张脸犹如月球表面来得更清爽些吧。精致搭配的衣饰在城市中也是一道亮丽风景线,男生精心搭配服装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些天天叫嚷着男性打扮就是“娘炮”的人应该清楚,真正的男性风范体现在有责任、有担当的作为,穿衣打扮并不会丝毫损害男性气概。风靡世界的《007》系列,詹姆士邦德不正是典型的绅士代表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在有越来越多的男性正逐渐挣脱这些陈旧社会观念的束缚,为男性追求穿衣打扮自由而不断发声。对于这样的趋势,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资料:

[1] 《青春岁月》杂志

[2] 《浅谈粉蓝色、粉红色性别象征意义的变迁》

[3] 趣历史网:《为何16世纪欧洲的男人特别爱穿丝袜呢?》

[4] 汉服社总部:《汉服四大基本形制――衣裳制、深衣制、袍服制、襦裙制》

[5] 知乎:《儿子今天被同学掀裙子了!!怎么办!?》

子曾经曰过:好看的人都在关注微信“看鉴”!

594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