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次发现“新前兆”,全球首个地震超级观测站建成,地震能预报?

全球首个地震超级观测站建成

大家都知道,如今地震观测的手段主要是集中在地下,地球上无数个角落都放置了专门监测地震的仪器,那些人体感受不到的地震,就要靠这些仪器记录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大小不等的地震发生,但我们知道、或者说感觉到的地震并不是很多。

但这次的“跨圈层扰动监测系统” 不一样,因为,它的观测范围不仅仅覆盖了岩石圈,还包括了电离层和大气圈,这是以往的地震观测站所不具备的能力,形成了正儿八经的“天地间”三个圈层同步进行监测。

这个十分强大的监测系统,不仅会监测到地磁场、地形变、地震动和地下水的情况,而且还能掌控气压、大气电厂和大气风场等20个物理量的变化趋势。要知道它在进行实时监测的时候,范围覆盖了地下5米到高空350公里的垂直范围,这样的方式还是第一次实现,所以,日本地球物理学的权威把这个系统叫“超级观测站”。

的确,后面这个名字听着就不那么绕口了,字面意思比较好理解。而这个了不起的灾害数据系统,其实就建立在四川乐山,以后大家就不再是只知道乐山大佛了!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都是由中国地质大学的陈界宏教授和他的团队主导,而这个超级观测站监测到的一切数据,都会实时同步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数据中心。

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会选址四川乐山市郊?

既然是超级观测站,当然会有不少十分精密的仪器,而他们的放置地点,其实就是一个正方形的地面,边长20米的样子。这个东西看上去没什么,但这些设备很多类型不同,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性,所以,当初在放置的时候进行了反复调试,可以说是建站过程中最难的一件事了。

的确,中国仅仅是陆地面积就有大约960万平方千米,西高东低,地势十分复杂又多样,但全球首个地震超级观测站,却没有建在别处,最终在四川乐山市郊建成了,其中当然也有选择这个地方的一些原因。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乐山东边是连着四川盆地的,北望龙门山断裂带,而它的南边和西边则分别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乐山不仅位置与青藏高原比较近,而且能够达到超过3000米的落差,这对于“垂向”监测来说当然十分有利。与此同时,这个监测站的诸多数据,还能为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带来更多可靠数据,这无疑会让以后我们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拥有更科学的预警手段。

发现的2次“新前兆”是怎么回事?

在所有科普地震的文章中,都会多次强调地震是没有预兆的,不管是动物行为异常,还是天空中的什么“地震云”,其实都完全没有科学依据,而全球首个地震超级观测站在5月发现的两次地震“新前兆”,实际上与大家理解的异常征兆也不是一个意思,下面就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的确,在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以及青海玛多发生7.4级地震之前,地震超级观测站的确发现了可能是“新前兆”的两个关键信息,那就是这两次地震快要发生的时候,地震超级观测站刚好都监测到 “驻波”效应和多圈层振动的情况,这里的“驻波”效应其实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名字,这是研究人员暂时给这种现象取的名字。

说得更容易理解一点,就是在这两次震感明显的地震之前,震中区附近的地表,就提前出现了地壳振动,这个振动过程虽然比较低频,但由于是持续性的,所以还是被这个系统监测到了,至于它的形成原因,暂时推测可能是地下和电离层之间发生了大规模的共振。

简而言之,在两次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某个空间会提前出现波动情况,而这个波动过程可以被监测到,覆盖了电离层、大气圈和岩石圈。当然,只是两次监测到这样的情况,还不能完善出地震发生前异常的机理和模型,还需要后面进行更多的观测才行。

但毫无疑问,这个新的地震监测系统的确了不起,这不仅仅是第一个那么简单,还有可能会在以后的地震灾害提供更强大的预警功能,毕竟,目前以及比较成熟的地震预警系统,实际上都是地震发生以后开始推送消息,利用地震波传递时差才得以实现预警,但对于震源位置来说,地震已经发生了。

483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