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暨豚灭绝了吗?长江禁渔十年,江豚数量变多却没发现中华鲟产卵

有不少人都在担心白暨豚的命运,上一次有看到已经是2004年8月,也就是长江南京江段的那具白暨豚尸体。2006年的时候,由于包括中国、日本、美国等7个国家的鲸类专家都没发现白暨豚的踪迹,然后就有了功能性灭绝一说。

当然,虽然我们已经十多年没有捕获到白暨豚出没,当年6周的考察时间也没发现它们,但这些条件还不足以判定白暨豚已经灭绝,所以,到目前为止,白暨豚的保护现状维持着“极危”的评级。

2019年12月31号的时候,长江白鲟就被宣布灭绝,虽然体重能达到200到300公斤重,身体长度甚至超过七米,但“中国最大淡水鱼”这个称号终究还是变成了历史。所以,大家难免会担心,长相那么可爱的白暨豚会不会走上长江白鲟的路,毕竟有这么长时间没有发现它们,而专门为了保护它们而建立的保护区也都还在努力。

30多年时间,中华鲟累计放流已超700万尾,为什么近四年多时间却没有?监测?到自然产卵

是的,尽管中华鲟的卵看上去也有绿豆大小,但从2017年开始,就已经没有在检测到中华鲟产卵。而过去的这几十年时间,人工放流的中华鲟数量就已经超过700万尾,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人工放流中华鲟的确能对野生中华鲟种群的繁殖带来帮助,但实际结果却并不怎么好,放了那么多的中华鲟,现在连繁殖都中断了。

可能有很多人都会疑惑,既然放流了这么多中华鲟,那为什么看着并没有对野外中华鲟进行有效补充?

关于这一点研究人员也表示,中华鲟过去放流的效果的确不太好,因为早些年放流的中华鲟很多都开没开口摄食,这个阶段的中华鲟在放流后比较难以存活,要说过去有效放流的中华鲟数量,其实也就一百多万尾,这个数量平均到三十多年以后,其实一年的有效放流数量就只有几万尾了,而中华鲟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又要花10到15年。

实际上,中华鲟的数量原本也不是特别多,但在葛洲坝建好以前,长江上游部分江段探测到的产卵场也有16个,不过,也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这些产卵场地因为葛洲坝而直接被中华鲟遗弃,所以后来才又在葛洲坝水坝的下方区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卵场,这意味着中华鲟产卵场的规模也缩小了。

随着后面又建了三峡大坝,中华鲟最后的产卵场也面临水温会因为水位下降而发生变化的问题,而实际结果就是中华鲟的数量在持续减少,虽然检测到亲鱼洄游,但并没有发现产卵行为,并且,检测到的中华鲟里面,也没有多少个体具备繁殖的能力。

长江禁渔才开始不到两年时间,长江南京段就江豚频现,有时候规模还比较大,那里到底有多少江豚?上涨幅度真的很大吗?

大家都知道,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不同于往年的短暂禁渔,时间从几个月直接提到了十年之久,到目前为止,长江禁渔还不到两年时间,但我们明显感觉到江豚出现的次数变多,就连活动范围和群体规模也变大了不少,尤其是长江南京段,难道江豚数量真的大幅增长了?

既然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当然数量就比较少,此前统计到的是1012头左右,大概有445头是生活在长江干流的,目前长江南京段江豚冒出水面的确也比较常见了,有时候只需要一上午就能看到几十次。但是,大家应该也明白,不是每次冒出头的江豚都不重复,它可能游动一段距离就会冒头一次,江豚的性格本来也比较活跃。

不过,长江南京段的长江江豚数量也的确增加了,这个是由实际观测结果做依据的,目前生活在长江南京段的江豚可分为3个群体,加起来的数量已经超过50头,这与五年之前的20来头相比,虽然增加的数量不算规模特别大,但种群数量也的确是翻了一倍,大概每年也有四五头小江豚出生。

自长江禁渔以后,江豚出没的地方,也离岸边更近了,不再像以前要间隔一两百米的距离看江豚,有的时候也就50米左右的距离,这得益于南京针对性地采取了对江豚进行保护,也得益于长江禁止生产性捕捞。

而且,长江江豚数量稳中有涨的趋势,也不是只有长江南京段,而长江禁渔又还有很长的时间,我们有理由相信,长江江豚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应该远不止此前一些人担心的15年。

531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