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气候变化,让地球变得越来越暗?

一项研究表明,随着地球气候的持续变化,冰盖的消失让地球反射的光线越来越少,地球环境也开始逐渐变暗。

地球是目前太阳系中唯一会主动发光的行星,除去人为的照明,影响地球亮度的关键因素就是太阳的亮度以及地球的反射率。

就像我们在雪地里会感觉到十分明亮,地球表面的反射率,也决定了地球的亮度。

环境变化,让地球的反射率出现明显下降:

地球拥有大气层、海洋、陆地。大气层是阳光接触到的第一层防护,地球的大气层大约可以发射一半的太阳光,剩余的光线穿透大气层,照射陆地和海洋。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较大,但是人类很难直接影响海洋的反射率,因此陆地是影响变化的核心,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极地地区的冰盖和雪地。

照射到地球表面的太阳光,如果接触的雪地或冰川,绝大多数的光线都会直接被反射,被反射的光和热,被大气层包裹在地球环境内,提高了地球的亮度和温度。

然而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影响了整个地球的环境,尤其是极地地区的冰盖和冰川,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

冰盖的消失,让地球表面失去了关键的反射点,太阳光的热量开始被直接吸收,而并不会再次被反射。

科学家通过卫星观测,发现在短短3年时间里,地球每平米的平均亮度出现了明显下降,尤其是2019年-2020年,下降速度呈现出更加明显趋势,这或许表明温室效应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

海洋温度、地球温度,都出现了明显上升:

为了证明地球亮度的变化是由于地球气候的影响,科学家整理了太阳的亮度数据,结果表明太阳亮度与地球亮度并没有出现有意义的联系――地球亮度的下降,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反射率的下降,并且很有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

反射率的下降,最先影响的就是海洋温度,失去冰盖和冰层的保护,绝大多数的热量都会被海洋直接吸收。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东太平洋已经出现海面温度的异常上升,海平面也在不断增高,由于气候变化,东太平洋上空经常出现的低空云层也基本消失。

地球的亮度变化,只是气候变化效应中的一环。

随着地球反射率的下降,更多的太阳光会被吸收到地球的系统中,从而进一步加快地球温度的上升,而温度的上升,又会导致更多的冰盖和冰川消融,这就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恶性循环。

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被证实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天文学家发现,目前的地球其实处于周期性冰河世纪的起点,地球极地冰川本应开始蔓延拓展,却因为人类的活动出现了逆向的消融。

人类的行为已经彻底改变了地球的周期性活动,而这种改变很有可能导致循环加速,加快地球气候的崩溃。

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将奖项颁发给了关注气候变化的科学家们,保护地球环境,改善地球气候,已经刻不容缓!

509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