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年中断产卵!中华鲟极度濒危,长江禁渔十年作用有多大?

“南水北调”,让更多人知道长江水资源丰富,但在几十年前,长江里面鱼可多了,光是特有鱼类动物就达到了183种。白暨豚、长江江豚、白鲟和中华鲟,可以说是长江里面最有名的珍稀物种了,但如今它们的命运走向却并不完全相同!

白鲟,已在2019年最后一个月被宣布灭绝,听说过“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吗?有名的动物学家秉志有记载,南京曾捕获到体重达1吨、身长有7米的白鲟。在2006年,科考团队长达38天的地毯式搜索,都没有找到白暨豚的踪迹,然后就被宣布功能灭绝,目前依然是极危物种。

不同于长江江豚在长江最长禁渔期开始一年时间后,便呈现出数量稳步增长的情况,中华鲟的现状就令人十分担忧了,虽然每年11月的中下旬,野生中华鲟就会进入集中产卵的时期。但研究人员表示,从2017年开始,中华鲟已经连续四年没有检测到产卵!至于今年冬天能不能监测到中华鲟产卵,答案在2022年1月底的时候就会揭晓,因为调查人员已经在11月9号的时候,就开始了对中华鲟产卵场进行调查,持续时间为2个半月。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长江里面还是有不少野生中华鲟,仅仅是繁殖群体的规模也有上万条,但是,80年代以后,这个群体的数量就迅速减少到两千余条,等到2010年的时候,中华鲟就预估只有57条了。

不可否认,中华鲟种群数量骤减,除了过度捕捞以外,也与当年葛洲坝截流有关,所以,在新的产卵地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在科学实验和人工繁殖方面,都对中华鲟的捕捞时间和数量进行了更高要求。终于,在1983年突破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截止到目前,人工繁殖中华鲟苗的放流数量巨大,在1998年以前就达到近600万条。

不过,也正如大家看到的这样,数以百万计的中华鲟苗放流,并没有为野生中华鲟种群的扩大带来明显帮助,一方面是放流的规模不够大,另一方面就是早期放流的中华鲟苗太小,所以,过去多年的增殖放流效果并不明显。

在葛洲坝还没有截流以前,中华鲟产卵场并不单一,不仅长江上游干流有产卵场,在金沙江下段也有产卵场,但葛洲坝建好以后就阻断了回到产卵场的通道,所以又在葛洲坝下方进行产卵,而三星工程建成以后,水库蓄水就导致下泄流量在十月的时候会减少41%左右,然后新产卵场又面临水温变化可能带来影响。

虽然,2000年江苏东台建立了省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2002年上海建立了市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2004年湖北宜昌建立了国家级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施行1年之际,长江里的长江江豚和诸多其他鱼类动物,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关注的白暨豚没有发现踪迹,而已经连续中断产卵4年的中华鲟,暂时也没有发现自然产卵的情况。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研究人员确认中华鲟是否产卵,难道是直接深入水下一探究竟?答案其实不是这样的,主要方法还是在产卵场附近进行食卵鱼打捞,比如圆口铜鱼,平均每天打捞二十公斤左右,接下来就是将这些食卵鱼进行解剖,然后就可以推测出是否有中华鲟自然产卵,以及具体的产卵时间和地点。

可能还有人不知道,中华鲟的寿命其实一点都不短,活到40岁的都不少,而且长得也威猛,最大个体的体重能超过600千克。至少目前在淡水里面,论寿命长短和体型大小,中华鲟可以排在第一,所谓的“长江鱼王”,说的就是中华鲟。

为什么这里会说到中华鲟长寿呢?其实,如此难捕获到中华鲟自然产卵的信息,除了自然种群数量太少以外,还与它们的繁殖方式有关。中华鲟从大海回到长江产卵,需要跨越3000公里的遥远距离,重点是雌性中华鲟要发育到14到26岁,才发育到初次性成熟,然后在七八月的时候从大海洄游到长江,再用一年的时间在淡水里面充分发育性腺。

距离中华鲟自然产卵检测还有一些时间,长江禁渔的成效在这一年时间里也显而易见,十年禁渔计划的作用大小,不会单凭中华鲟是否自然产卵来决定,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对中华鲟的保护力度实质上变得更大了,这自然也就为中华鲟种群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533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