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为什么那么多戈壁滩呢?以前是大海吗?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地形地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脉与盆地交错分布,“三山夹两盆”是对这种盆地被高山环绕特点最形象的描述。所谓“三山”是指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两盆”指的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除此之外,人们对新疆地貌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它的反差特别强烈,既有低于海平面150多米的吐鲁番盆地,也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既有碧波荡漾的天池和乌伦古湖,也有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既有水草丰盛的伊犁河谷,也有风力强劲的雅丹地貌。

如果朋友们去新疆旅游,在旅途中肯定有这么一个感受,那就是随处可见茫茫的戈壁滩,在苍茫的土地上,放眼望去地面上覆盖的全是乱石和沙砾,植被非常稀少,那种空旷、寂静和苍凉,给人一种和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据有关资料统计,新疆全域各种戈壁滩的总面积,达到了38万平方公里左右,几乎占据了其幅员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全国戈壁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我们在传统的思维中,第一感觉戈壁滩的形成似乎与水流的冲击密不可分,那么新疆远离大海,是不是这里以前就是大海的原因,才形成了面积如此广阔的戈壁滩呢?

实际上,根据现代地球科学相关研究表明,新疆在遥远的古代,还真的就是大海,而且不单单是新疆,就连整个中东地区、我国的青藏高原以及中亚地区,同期都属于海洋。在距今2.8亿年的二叠纪,地球上的陆海分布与现在的截然不同。在欧亚古陆的南部、冈瓦纳古陆的北部,包围着一个面积十分巨大的古海,即古地中海,也被地质学家称为特提斯海。如今的青藏高原、新疆所在的区域,都被古地中海所覆盖。

后来,随着地壳板块的漂移,印度洋板块向北持续猛烈地“撞击”亚欧大陆,致使喜马拉雅山脉逐渐降起,继而整个青藏高原也慢慢抬升,古地中海的地势逐渐抬升,没有了容纳海水的条件,最后这个古代海洋慢慢从历史舞台消失。

虽然在海水以及入海河流的长期冲刷之下,能够将周围以及河道内的岩石进行水蚀,从而形成沿着水体流动的方向呈现不同大小石头的分布特征,最终产生河滩、海滩的地貌,但是这种滩地的出现,与水体和陆地交界区域的分布密不可分,而海洋和湖泊的底部形成的则是沉积型的物质富集特征,并不能构建像新疆面积如此庞大的戈壁滩。

根据新疆地质历史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虽然新疆在2.8亿年前还是海洋,后来随着造山运动的持续,地势逐渐抬升,并最终在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和新疆露出海面,但是在这段时期内以及随后的较长时间,新疆全域的气候还是非常湿热的,根本没有面积如此广阔的戈壁滩。

后来,在3000万年前,青藏高原迅速隆起,新疆境内及周边其他山脉的出现,“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浮出水面。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受到天山的阻挡,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到昆仑山脉和帕米尔高原阻挡,很难再深入到新疆境内,因此新疆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

由于降雨的减少,很多植物在这里变得不适宜生存,地表植被的覆盖度越来越少,同时加上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降低,云层也很少,太阳光线可以几乎不受阻拦地就照射到地表。另外,由于地表水体面积的萎缩,地表整体的比热容降低,吸收和释放热量的速率变快,而储存热量的能力下降,致使这里的昼夜温差加大。

在这样的环境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碎解的几率和速率都会提升,再加上时常刮起的大风,进一步强化了碎石间、颗粒间的摩擦碰撞,岩石的风化作用更加明显,并且将那些细小的岩石、土壤粉末吹到较远的地方,只留下个头较大的岩砾分布在地表,迎接着今后持续进行的风化,最终在新疆境内形成了面积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普遍分布的戈壁地貌。

综上所述,新疆在古代虽然是海洋,但是现在所形成的“八百里戈壁滩”,并非是古代海洋海冰的冲击而成,而是随着地质运动的持续,特别是周边山脉和高原的陆续形成,彻底改变了这里的气候,使得越来越干燥,在高强度、长时间的风化作用下,岩石逐渐破碎、裂解、迁移的结果。

546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