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微电影分镜头脚本范例(微电影脚本表格)

五个女生要拍一个微电影,时长5~10分钟,求剧本。

《告白的N种可能――微电影》创作说明文

摘要:《告白的N种可能》微电影通过前期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学的调查及其中期对大学生恋爱告白的过程拍摄和后期视频的剪辑一系列过程中,以浪漫主义题材的微电影剧本去反应当代大学生对恋爱的渴望与遗憾。微电影通过现实和幻想的对比充分表达了恋爱心理的真实反应,同时也通过男女主角现实中的遗憾和幻想中的甜蜜告白的对比,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要勇敢表白,不要留下遗憾。论文中主要阐述了整个微电影的具体制作过程,从前期策划准备和剧本创作、中期场景实地拍摄,到后期微电影剪辑手法的运用和完成最终成片效果的一整套制作流程。

关键词:微电影;电影制作;视听语言;后期剪辑

1. 引言

恋爱――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人们从古至今关于恋爱的影视题材屡见不鲜,当今大学生都是从压抑已久的高中生活中释放而来,同时也经过了十八岁的成人礼,抱着对大学恋爱的期待和憧憬,想象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校园恋爱。然而现实中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比例并不高。根据“麦可思2018年大学生感情状态调查”显示,在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中,百分之五十二的大学生目前处于单身,并且没有恋爱经验。大学生活期间之前有过恋爱但现在处于单身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九,所以目前单身总体比例达到百分之七十一。当中在恋爱中的比例为百分之二十八,而且已经结婚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一。调查结果显而易见,单身的比例如此之高。因为现实生活中对大学生的诱惑太多,虚拟的网络世界、各种电子竞技、丰富的网络社交,让人们往往容易忽略现实中的美好恋爱,即便如此,但是大学时代对现实恋爱的憧憬更加强烈。当今社会对恋爱心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社会媒体对恋爱题材的关注度更是只增不减。

2. 目的

如今各大交友网站和APP盛行,填满大学生的生活。但是网络的虚拟世界往往让人对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有所忽略。当代大学生选择成天面对手机足不出户不在少数,对于大学恋爱的美好和期待迟迟不愿意跨出勇敢的第一步。而现代社会中,网络诈骗交友层出不穷,“乔碧萝”事件也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对此我认为不应该忽略正常的现实生活的交友与恋爱。你是否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喜欢的女孩子(男孩子)的怦然心动的心情?一个眼神的交汇,一次短暂的擦肩而过,是不是都让人记忆犹新。

调查显示 ,大多数人单身的原因是因为不愿意跨出恋爱的第一步。各大社交平台会教你如何去谈恋爱,恋爱心理学的研究多侧重于关注恋爱中的人们,而很少有人关注如何去开启一段恋爱的美好,恋爱始于心动,所以我想做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恋爱初衷的表达――告白。

3. 制作过程

3.1前期剧本创作

为了拍摄以大学生恋爱告白为题材的微电影,从微电影的前期剧本创作前,我翻阅参考了许多关于恋爱心理学的有关文献,从更加理性的依据来描述感性的情感表达以及恋爱内心的心理反应。在剧本创作时,想让成片更贴近于生活,因为艺术源于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添加艺术加工,以浪漫主义手法描述爱情的美好。同时为了增加影视效果加入戏剧元素,丰富剧本创作,丰富画面内容。

分镜头脚本的创作中,运用视听语言的场景描绘,合理的将剧本的完整情节整理出来。运用镜头语言对剧本合理阐述。分镜头脚本对场景的描述尤为重要,以及对剧情发展的起承转合需要拿捏清楚。

3.2中期拍摄

中期拍摄过程中,有了分镜头脚本的前期创作,使得拍摄过程有了大概的进度和规划。拍摄中最重要的是对镜头画面的选取和镜头拍摄手法的操作。推、拉、摇、移等一系列的拍摄手法,不仅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并且更能使镜头语言完美表达剧本中的情节,达到剧本中想要的效果。

中期拍摄过程中对演员的演技要求也是很重要的一大因素。很多时候场景一切准备好的时候,因为演员没有到达预期的表演效果,一个镜头需要反复拍摄好几遍。

3.3后期剪辑

后期剪辑是最后成片的关键,也是成片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最后环节。在后期包装剪辑上,包括素材筛选粗剪,然后调色精剪镜头,加转场特效等一系列剪辑步骤。后期中最讲究对音乐的选取,和画面的衔接配合,现阶段的拍摄设备的限制和拍摄环境声的不可控因素使得同期声很难录取,所以后期演员配音以及音乐的效果尤为重要。

4. 整体构思

从最贴近生活的角度出发,选取了最广大的生活题材,艺术源于生活。大学四年时光即将结束,匆匆时光里回忆搜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爱情。恋爱是最广泛的素材,它包含所有人类情绪,这大概就是所有影视剧所必备的原因吧。从认真的选题到开始制作,都围绕的如何找回人们内心最纯真的恋爱观,所有确定了以浪漫主义为基调的感情主线,男主和女主之间对彼此默默关注了许久,毕业前两人相遇。彼此想象可能会告白,但戏剧性的现实和幻想的差距,让两人最终错过,各留遗憾。所有此片最核心的表达是想激励人们,面对感情要勇敢,勇敢去告白,爱情才会发生。

5. 应用价值

参考恋爱心理学相关文献,用理性思维去理解感性恋爱。寻找人们内心最初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运用现代媒体影视手法表达当代大学生真实的恋爱观。大学四年对于人生来说是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四年时间说长也长,说短暂也的确很快就流逝了。这四年是最洒脱的四年,大学四年代表没有家长束缚管教的四年,我们面对如此多的诱惑。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能天天太过于沉迷网络社交和游戏,四年时光太短暂,毕业总是会不期而至,好好去感受现实的美好青春,去操场、去图书馆、去享受生活,去和你想见的人转角相遇吧。大学时光好好来一场恋爱,不要等毕业才后悔莫及。所以请勇敢去告白吧。

如何写分镜头剧本

种运用电影思维创造银幕形象的文学样式。是电影剧作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理解进行艺术构思,并按照电影表现手法(包括场景、环境、人物形象、行为、动作、说白、音响及其他细节)通过文字描述以表达自己对未来影片设想的作品。电影文学剧本主要为拍摄影片而写作,因此它必然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必须符合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它所创造的形象虽然以文字为媒介,但必须能够通过影片的摄制,以电影的各种艺术技术手段在银幕上体现出来。它的独特的美学特征首先是由电影艺术本性所决定的,这就是:①富于造型表现力和鲜明的动作性;②形象的画面感和声音元素的有机结合;③时空自由转换中体现的蒙太奇效果。同时,电影文学剧本必须具备文学价值,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内容的表达以及语言文字的运用方面,可以作为独立的文学作品为读者阅读和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其审美价值是未来影片总的艺术价值的重要前提,是影片导演和摄制组进行再创作的依据。电影文学剧本的类别就来源而言,可分为根据生活素材直接创作的和根据其他文艺形式(小说、戏剧等)改编的;就结构形式而言,可分为戏剧式、小说式、散文式、哲理式、心理式等。

称“导演剧本”。将影片的文学内容分切成一系列可以摄制的镜头,以供现场拍摄使用的工作剧本。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分镜头的方式予以体现。导演以人们的视觉特点为依据划分镜头,将剧本中的生活场景、人物行为及人物关系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剧本的主题思想,并赋予影片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分镜头剧本是导演为影片设计的施工蓝图,也是影片摄制组各部门理解导演的具体要求,统一创作思想,制订拍摄日程计划和测定影片摄制成本的依据。分镜头剧本大多采用表格形式,格式不一,有详有略。一般设有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音响、音乐等栏目。表格中的“摄法”是指镜头的角度和运动;“内容”是指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和对话,有时也把动作和对话分开,列为两项。在每个段落之前,还注有场景,即剧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段落之间,标有镜头组接的技巧。有些比较详细的分镜头剧本,还附有画面设计草图和艺术处理说明等。

分镜头的电影例子

对著名电影中的角色,我们因其早期概念艺术而感到震撼,如果命运的手指向另一个方向,他们会是什么样子呢。

而在纸上设想一个角色是一回事,但是要描绘一系列动作,作为电影成品的骨架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在故事板中,口头描述无法传达导演的意图。 正如《地狱男爵2》的分镜故事板制作者Josh Sheppard指出的那样:“这个工作很困难”。但最终呈现的是惊人的艺术作品,有早期电影人物刻画和著名电影场景效果图的一些影子。

《守望者》

Storyboard Artist: Zack Snyder

《007之明日帝国》

Storyboard Artist: Martin Asbury

《群鸟》

Storyboard Artist:Harold Michelson

《角斗士》

Storyboard Artist: Sylvain Despretz

《星球大战》

Storyboard Artist: Joe Johnston

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分镜头?

分镜是在文字脚本的基础上,导演按照自己的总体构思,将故事情节内容以镜头为基本单位,划分出不同的景别、角度、声画形式、镜头关系等,等于是未来影片视觉形象的文字工作本。后期的拍摄和制作,基本都会以分镜头剧本为直接依据,所以也称为导演剧本或工作台本。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对由文学形象到视觉形象的转变中的具体化的总体把握和设计,可以体现导演创作的风格特点。

分镜头剧本的内容一般包括镜号、景别、摄法、长度、内容(指一个镜头中的动作、台词、场面调度、环境造型)、音响、音乐等,按统一表格列出。

可以说它是影片的拍摄计划和蓝图。

分镜头草图(故事板)的使用可能开始于华特・迪斯尼的第一部卡通片,韦布・史密斯是迪斯尼20世纪30年代早期发明故事板的动画师。不过即使没有迪斯尼的影响,故事板最近的血亲――漫画书,已经扎根于30年代大多数美国人之中。而电影可以用单一的画板加以影像化的观念,成了不可避免的发展结果。

希区柯克也许是最擅长故事板的导演,他使用细致的图卡来修饰他的视像和控制拍摄流程,以保证他的原始意念可以完整的被转化成影片。他手绘的《西北偏北》分镜图,如今已经成为众多电影人观摩学习的必读手册。对美工师出身的希区柯克而言,这也是一种借以确认他就是影片创作人的途径。他经常会说他的电影还在没拍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我们能够从他在现场很少看取景器的事实得到证明,因为现场所拍的仅仅是故事板中的等同物,而故事板则老早就已完成。

在好莱坞,几乎每部电影都会有专门的故事板制作团队。从早期的默片到现在的大片,故事板的制作是电影筹备前期的必要一环。分镜师根据剧本和导演的意见画出来的故事板,将画面的基本构图和运镜时间等都详细地准备好后,电影开拍,导演几乎能按照每个画面进行调度拍摄。但是在国内,因为资金不够,这些年才开始慢慢有了分镜师这个行业。一般也就是大导演的片子才会花钱请分镜师,一些投资小的片子,导演会画就导演画,导演不会画就让摄影画。

分镜的作用主要有这么几个目的:

第一,他让影片创作者得以预先将他的意念显现出来,并且可以像作家一样,通过连续的修稿来发展意念;

第二,它可作为与整体制作组成员沟通意念的最佳语言。

分镜的沟通价值会因为制作的复杂程度而增加,但它并不局限于动作场面和高成本的制作,即使是小规模的、戏剧性的影片也能受益于分镜头剧本。

然而故事板最明显的限制就是它不能表现运动,不只是画面之内的运动,更重要的是摄影机的运动。另外还有叠化、淡入淡出等光学效果,也超出故事板的表现范畴,景深和焦点的操纵也是如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文字注明和概要图,去形容画不出来的东西。

28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后显示评论回复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