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题脚本(人物专题脚本模板)
人物专题结构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人物专题:以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生活经历,进而揭示时代背景、历史潮流、社会全貌的新闻性专题。
事件专题: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专题节目。
研究性专题: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综合分析,得出经验教训和规律性认识的新闻专题节目。
谈话节目:一人或多人完全用讲述的方式表现节目内容的节目形式。
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拨出方式。
连续报道:跟踪新闻事件发展进程连续多次播出的累积式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个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多次、多篇成组的报道。
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角度报道新闻的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广播电台电视台针对显示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做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节目样式。
新闻采访: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的调查研究活动。
新闻采访的特点1突击性2灵活性3广泛性4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特点1电子传播手段介入2时间同步性3采访方式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4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5对设备依赖性强6是集体工作的产物。
新闻线索: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特点:1简单,完整性差2时间短,稳定性低3信号,有待证实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来源:1记者本人观察和积累2会议、文件、简报、政策和领导讲话3来自受众的信息4从其他媒介获得。
确立选题的标准:1新闻价值(新鲜、重要、显著、接近、趣味)2新闻政策(政治标准、新闻宣传思想、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方法1衡量新闻价值要素2权衡新闻政策标准3是否符合媒体自身编辑方针
选题论证步骤1对报道内容进行考察2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3可行性论证。
现场观察: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查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
现场观察特点1.直接性2综合性3客观性4经常性5敏感性
现场观察内容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态势2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氛围3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
现场观察注意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开拓观察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3确定恰当角色定位4把握开机时间,要有预见性
采访对象选择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话筒采访要求1消除现场干扰2语言精练3话筒采录声音自然清晰4记者应有镜头意识5一次最佳原则
闭合型问题: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
开放型问题: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
广播采录的要求1音响的素质2真实3自然4清晰5捕捉特点6掌握采访主动权,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要求1恰当运用景别2选择拍摄角度3运用光线4运用长镜头
电视摄录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电视摄录方法1挑2等3抢新闻
写作要求1符合媒体特点(快速、线性传播、受众广、具体形象、转瞬即失)
2用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场景说话、背景材料、同期声)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1结构线索单一2层次清楚3强化核心信息
背景: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
背景材料的作用1说明解释,使新闻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表达不便言明的观点5为新闻注入内涵,使其更可读。
导语: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导语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导语类型1直接式2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专题特点 1主题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用形象说话3表达方式多样4表现功能多样
新闻专题结构1纵式结构2横式结构3递进式结构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1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3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4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场直播: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
新闻编辑: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
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受众定位2认识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2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策略3制定选题,对重点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
音像编辑: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5转场自然
栏目编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观,站在时代高度和人民群众的立场给新闻以准确的传播价值定位,以此编排新闻节目2遵循节目编排内在规律,有重点,有目的性3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习惯,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编排技巧1突出重点2优化组合巧妙安排结构4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5保持统一风格
新闻评论: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2表态功能3深化功能4引导功能5协调功能
人物专题片制作架构是什么样的?
先说结论:专题片:呈现一个事实;纪录片:解构一个事实。专题片与纪录片的边界问题是国内学术届和业届一直争论的一个话题,既然争论,那么显然我的回答也只是一家之言,只能参考。一、纪录片边界问题纪录片的边界问题即如何定义纪录片的问题,这个问题先发生在西方,但却呈现出与中国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西方的纪录片边界问题主要探讨的是纪录片与虚构类艺术如电影等这些类型的区别,而由于中国的特定政治文化背景、电视台的创台架构等,导致中国的纪录片与非虚构艺术泾渭分明,却常常引起与专题片的混淆。二、纪录片的时代背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是拍摄于1911年的《武汉战争》,由上海的一名杂技表演艺术家朱连魁拍摄,记录了义军与清军交战的若干场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诞生了一批记录战争的纪录片,如《国民革命军海陆空大战记》(1928)、《上海战争》(1993)等,可以说,中国纪录片自诞生以来就承载着极强的社会功能,记录战争事实、呼吁救亡启蒙、鼓舞军民士气。解放后,中国纪录片开始全面学习苏联。1949年,中央电影局邀请25位苏联专家,帮助拍摄“四大战役”,经毛泽东、斯大林审阅后上映,这就是著名的《中国人民的胜利》。在此之后,中国与苏联在纪录片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新闻电影纪录片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形式,内容以歌颂建设、模范人物为主,完全符合列宁对苏联电影的指示“形象化的政论”这一要求。文革开始,纪录片更是与政治宣传密不可分。20世纪80年代之后,电视媒介迅速崛起,为大型纪录片的流行提供了媒介支撑。歌颂中华大好河山的纪录片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如《话说长江》、《丝绸之路》(被禁的在此不提)。与此同时,部分纪录片创作者开始提出一种全新的创作思路,即纪录片拍摄为何一定要构架一个“大而全”的故事,“小而美”不也是一种解题思路?在此理念下,《沙与海》(1989)、《藏北人家》(1989)应运而生,它们以记录底层、边缘的小人物为主要内容。至此,相对多元的纪录片格局出现了,人们才开始更多地探讨,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区别究竟是什么?三、中央电视台的创台架构中央电视台的创台架构最初设立:文艺、体育、新闻、电视剧、专题部五个部门,可见国家对于专题这种形态的重视,也可见这种形态涵盖范围有多广阔。专题形态的特点:1、专题节目是第三人称2、强故事形态3、因果逻辑的单线形态4、专题就是架构故事 专题的逻辑就是故事逻辑这就是对于专题片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将其简单总结为:呈现某种事实,典型的有政论片、人物传记、科教片等。四、纪录片的解构特点呈现与解构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不带有个人观点和情绪(当然,完全不介入是不可能的,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即将导演观点和情感最小化),而后者会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将司空见惯的事实以罕见的个人视角剖析开,呈现出被人忽略的某些真相或生活的本质。写到这里,我几乎立刻想到张以庆的《幼儿园》。几乎人人都上过幼儿园,但很少有人会思考幼儿园的教育模式会带来什么影响。这就是一部典型的纪录片,导演从这个极为普通的视角切入,却带给了观众极大的震撼和深刻的思考。以上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点思考,部分内容有参考赵曦老师的《真实的生命里――纪录片边界问题研究》一书。
专题片脚本怎样写啊?
专题片也要分是哪一类型的专题,有些要讲究感觉的,有些要比较直接的,写法都不一样,但是,专题片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我们要讲的内容通过影象表达出来,让人们能比较直接的了解到你要表达的东西,因此我觉得你可以到网络上去找些参考,看了几个你就知道是怎么写的,一般无外乎,几大版块,每个版快讲一个内容!每个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比如公司荣誉,历史与发展,公司产品,公司企业文化,公司未来发展.
当然最好是找专业写文案的人来写,尤其是懂得拍摄的人来写,这样写出来的会比较适合拍摄,不至于内容太空洞!我是也是一名文案,这些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供您参考!谢谢!(简益影视)